倒计时 30 天!美国港口费 10.14 开征,四大巨头对
距离 2025 年 10 月 14 日不足一月,美国针对中国船舶的港口附加费新规即将落地。这项源自 301 条款调查的 “航运税”,已沿航运链引发跨境圈震动。本文拆解新规核心、巨头对策,梳理卖家必防的风险与应对方案。
一、新规拆解:分级收费 + 严处罚,集装箱船全中招
美国新规按船舶属性分级收费,且逐年加码,逾期未缴将面临 “禁止作业或扣船” 处罚,对跨境贸易冲击直接。
(一)三类收费标准,成本飙升超 200%
- 中国船东 / 运营商:2025 年 50 美元 / 净吨,2028 年升至 140 美元 / 净吨,每船年最多收 5 次。
- 中国造船舶:“双轨取高” 计费,2025 年 18 美元 / 净吨或 120 美元 / TEU,2028 年翻倍至 33 美元 / 净吨或 250 美元 / TEU,非中资船东也受影响。
- 外国造汽车运输船:150 美元 / CEU,订美造船可豁免 3 年。
以 1.2 万净吨、8000TEU 的中国造集装箱船为例,单次靠港按 TEU 计费达 96 万美元,堪称 “天价”。
(二)豁免狭窄,跨境电商成重灾区
新规仅豁免美国内航船、空载大宗商品船等,跨境常用的集装箱船几乎全被排除。数据显示,跨太平洋航线中国造集装箱船占比 21%,均需承担费用。
二、四大巨头表态:不转嫁成本,策略各不同
面对新增成本,全球四大航运巨头均承诺 “不向货主加价”,但应对逻辑差异显著:
1. 马士基:换船避费,根源控成本
将所有中国造船舶调离美线,转投欧亚市场,美线改用日韩造船舶,已完成运力替换,成为唯一实现 “零新增成本” 的巨头。
2. MSC:硬扛 + 押注未来
短期调航线、减靠港自行消化成本;长期未改造船计划,106 艘中国新船订单不变,拟通过航线错配分散风险。
3. 达飞海运:全球分摊,提前化解
合并冗余航线、优化调度,将美线成本摊至全球网络,明确 “暂不加美线费用”。
4. 中远海运:稳价稳服务
保障运力与时效,完善高性价比产品,维持市场价,凸显美线长期信心。
需注意,赫伯罗特已明确转嫁成本,美线每 FEU 将涨 89-163 美元。
三、警惕!“不涨价” 下的 3 大隐性利润杀手
巨头承诺暂稳市场,但三类隐性风险更伤利润:
1. 时效延迟,库存成本翻倍
部分船司改走墨西哥 / 加拿大中转,时效慢 7-10 天。卖家需加安全库存,资金占用、仓储成本骤增,中小卖家资金链承压。
2. FOB 条款失效,杂费埋雷
船司向收货人收 “目的港附加费”,收件人拒付则货物滞留,卖家需承担滞箱费、平台入库罚金,一笔订单多重损失。
3. 舱位分化,中小卖家订舱难
非中造船舱位优先分配,旺季现溢价。中小卖家订舱量小,易面临 “有钱无舱位”,发货节奏被打乱。
四、卖家实操指南:4 步构建抗风险力
1. 物流链路:锁定稳时效资源
立即确认船司航线调整,优先锁直航舱位;时效敏感可走 “海运 + 海外仓”,提前备货美仓抵消延迟影响。
2. 成本管控:重构责任条款
与买家协商新增 “目的港附加费承担” 条款;动态测算库存,平衡断货风险与资金压力。
3. 供应链:拓展多元备选
对接 2-3 家不同策略船司,避免单一依赖;拓展欧亚市场,分散美国政策风险。
4. 合规运营:跟踪政策动态
专人盯政策更新,确保报关合规;借助专业机构预判影响,制定预案。
上一篇:欧盟 “Calypso 行动” 破获特大走私案:2435 个中
下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




